椒江区市政工程管理处

      椒江,这座因水得名、因水而优的城市,旧称“海门”有“小上海”之美誉,地理上位于东经121°21′24″­——121°32′02″(最东岛屿处121°55′10″),陆域界北纬28°34′25″——28°46′53″(最南岛屿处28°23′24″),为浙江沿海中部台州湾入口处。椒江地形多样,主要由低山丘陵、平原、滩涂、海岛组成。全区陆地面积280.1平方公里,其海域面积辽阔,达160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1.47公里,拥有大小岛屿97个。1981年椒江建市,为浙江省第一个县级市,1994年,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行政中心从临海移至椒江,椒江改市设区,为台州市的主城区。椒江区现下辖8个街道、1个海岛镇、1个农场和1个渔业总公司,常住人口51.38万。椒江城区依山傍水,山在城中,江穿城过,海临城东,风景独特。

      椒江的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即有先民在此活动。建城最早的是椒北章安街道,秦设回浦乡属鄞县,西汉置回浦县,东汉改称章安县。葭沚街道的栅浦街亦建于宋代。海门早期为海边渔村,太和山麓有东庄里和西庄里。中山东路原为海堤,明初筑海门卫城,后才有大街、前街、仓前街。清末民初社会动荡,城镇建设非常缓慢,海门城区只有10路、14街、16巷、6弄,总长9.5公里,石桥18座,经过五百多年的历史,街道总长仅增加一倍。民国时期,海门港一度繁荣,城区也向北、向西有所扩展,至新中国成立共有32路、13街、21巷、23弄,总长17公里,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30余年的城区道路建设亦仅增加一倍。此时城区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当滞后,街道路面狭窄、雨天难行,城区内无公厕、无公园、无自来水,小型发电厂1座,仅在黄昏时段限量送电。

      1949年建国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椒江行政区划几经变革,城市建设长足进步,1981年椒江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1981年至1990年城市建设总投资5.04亿元,改善港口设施,新建、改扩建解放北路、中山西路等12条主干道,共有63路、10街、13巷、42弄,总长54公里,城市道路面积25万平方米。1991年,建城区面积扩展至7.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8万。到2000年,建城区面积达到14.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发展到12万。2010年椒江城区建成面积52.5平方公里,总人口49.5万,其中城区人口30.5万,城市化率61.7%。

      “十五”期间,全区城镇以上基础设施项目累计投资70.73亿元,年均增长5%。椒江大桥、椒江剧院、污水处理工程和台州市民广场等一批利民惠民重点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椒江作为台州市中心城区的地位日益显现。06年以来,按照椒江区委、区政府提出“中心带动、东扩西进、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城市“710”工程,高起点、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极大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实力,椒江中心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路网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工人西路、岩屿路、海塘路、葭西路、中山西路等道路的拓宽改造。白云山隧道顺利贯通,台州大道一二期、中心大道椒江段、市府大道西延、疏港大道椒江段等相继建成通车,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宜居家园建设,结合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大力开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利用城区的白云山、枫山、凤凰山、太和山、东山等五座山体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做足山体文章。建成江滨公园、白云飞瀑公园、中山广场、凤凰公园、岩屿绿地、老年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大批休憩娱乐场所。在市、区两级的统一部署下,继1995年10月完成黄(岩)、椒(江)、温(岭)联合引水工程,引黄岩长潭水库原水到城区,日供水9万吨后,2010年2月供水二期工程全面完工,日供水能力达21.5万吨,相继建成并投用椒南配水泵站、椒北净水厂等供水设施,椒北日供水能力达2.5万吨,至2011年底全区累计铺设一、二、三级网管2153公里,椒江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供水一体化基本实现。近年来,我区又率先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和“清洁家园”行动,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城乡环卫长效保洁模式不断探索和完善。2010年、2011年累计投入3200余万资金,添购53辆机扫车辆和62辆电动运载车,全面实施机械化清扫常态作业,采取机扫为主、人工保洁为辅的人机结合作业方式,目前机扫总面积306万平方米,机扫作业总长度824公里,台州中心城区道路机扫率提升到50%以上。先后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15座,建设用地307亩的沙北垃圾填埋场一期已封场,二期已投入使用,日处理垃圾600吨。建成日处理污水15万吨的椒江污水处理厂,日产中水5万吨。椒江城区、台州经济开发区近17平方公里的生活生产污水得到集中处理。2008年10月全市数字城管工作在我区率先启动,目前信息采集覆盖面达9.6平方公里。2010年2月我区又在全市率先启动运行公共自行车系统,在运行管理、软件设计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形成较强的示范效应。 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从2000年开始,加大旧城改造力度,重点实施了老城区北片、江滨西路、东升街、中山东路、解放南路一期、解放南路二期等六大区块的拆迁改造,共拆老旧房屋126万平方米,回建面积95万平方米。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椒江城市建设紧扣“城市建设要见变化、出形象”的总体要求,以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城市功能、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务求见变化,重在抓落实。东环大道南段西侧、解放南路改造、枫南路北侧、中山东路、解放北路机床厂区块等改造基本完成,海正老厂区改造已近尾声、云西路区块改造顺利启动。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的带动下,我区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建成凤凰新天地、新时代广场、景元花园、蓝庭花园、西锦御园、同人阳光、百姓家园、汇景名苑、瑞景名苑等居民新小区。如今,椒江城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已焕发出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

2012年,椒江建设人和椒江建设新一届班子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首善之区”、“ 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以城镇化建设引领跨越发展,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着力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宜居家园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行业经济稳步发展,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服务功能得以强化。一是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路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开发大道东延、台州大道三期、四号路、东二路、机场路、枫南东路东延、市府大道东延、75省道复线、82省道复线工程有序推进。教七路、白云山西路西延、四号路西延等其他城区主干道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二是重点区块建设加快推进。 中山东路A区块完成前期评审。云西区块、江滨公园西进工程,结合政策处理,云西公园建设正统筹推进。江滨公园西进工程规划方案进行了再深化。台州商贸核心区块,前期工作已完成。三是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力实施。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加快繁荣区块保障房建设。认真抓好廉租房保障工作。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按时发放住房补贴。努力破解行车难、停车难问题,着力提升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开辟新公共停车场,完成工人路、中山西路沿线20座公交候车亭的升级改造,新增50个公共自行车网点,首次将公共自行车延伸至椒北和滨海工业区块。至目前全区公共自行车点已达300个,公共自行车1.5万余辆。四是深入开展宜居城市建设。“清洁家园”活动往纵深推进。城乡绿化行动顺利实施。污水处理走精细化之路,截污工程扩面细化。污水泵站改造提升和新建工程步伐加快。燃气管道和气站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城管和城建稽查工作力度加大。规划编制、规划管理、测绘工作和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取得新业绩。五是行业经济稳步增长、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区全年房地产在建建筑面积219.48万㎡,在建项目16个。新开工面积67.04万㎡、竣工面积33.75万㎡。房政管理得以加强。建筑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区建筑业实现产值163.15亿元,同比增长12.05%。行业监管得以增强,政府服务功能得以强化。六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把对企业的“解困、扶持、服务”活动,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工作来抓,以深入开展“两年、双服务”、“解放思想、创新转型”大讨论和行风评议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加压气化产品(查看

抱歉,您还不是VIP会员,无法查看详细信息

VIP会员可免费查看

立即开通VIP会员
点击了解如何开通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