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济桥
分类:垮塌桥梁   创建时间: 2015-07-23 14:16

image001.jpg

image002.jpg

image003.jpg

       弘济桥位于贯穿徐州市区的黄河故道上,是连接徐州市区主要干道淮海路上的一座重要桥梁。今年年初徐州市决定拆除旧桥建一座现代化的新桥,并投资760万元,2004年2月份开工建设。建好后,2004年6月27日上午9点多钟,施工单位开始拆除上游的土坝放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个小时后,大桥西端桥头堡受到水的冲击,慢慢开裂、倾斜和坍塌。该桥设计为汽车荷载等级城A级,总长76米,为3孔20米板梁桥,桥面净宽与淮河路同宽,总宽为41米,桥面高程为40.55米,采用嵌岩钻孔灌注桩基础,后张法预应力板梁结构。徐州市政府已经决定,将有美化日寇侵华罪行的浓厚色彩、沿用了63年的“济众桥”更名为“弘济桥”。    

      作为提高故黄河防洪能力实施的这项重点工程,弘济桥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为什么刚刚建好,在剪彩前一天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故呢?

  记者赶到徐州时,事故原因初步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正在市政府举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弘济桥坍塌事故属于偶然事故。投资760万元的徐州市重点工程、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的大桥刚刚建成,就因为拆坝放水垮塌了,让人十分不解。据徐州市政府组成的专家组初步认定,事故原因是拆坝放水的水流速度太快,对桥头堡形成较大冲击,导致了这次事故的发生。
2004年7月2日,由建设部、水利部派出的调查组抵达徐州,对弘济桥坍塌事故进行调查。相关专家经过查看现场、调阅相关资料,询问设计、施工和监理人员,对弘济桥挡土墙坍塌事故作出了调查意见。调查组初步认为造成挡土墙坍塌的直接原因,是施工单位等在上游施工围堰拆除放水过程中,组织不力,操作不当,造成上游围堰开口后水流流速过大,集中冲刷西岸挡土墙底部,从而造成西北侧挡土墙地基受冲刷,底板悬空,引起挡土墙出现倾斜和坍塌。

  调查组由建设部质量司施工处副处长赵宏彦,全国建设市场稽查特派员安继增,北京市政专业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胡和达,水利部建管司监管处副处长赵东晓,水利部稽查办专家贾焕章以及江苏省建设厅、水利厅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共同组成。
经过查阅弘济桥主体结构图纸,调查组认为主桥结构设计基本合理,现场查看主体结构混凝土观感质量较好。坍塌的西北侧挡土墙是与主桥挡土墙相分离的构筑物。调查组初步认为造成挡土墙坍塌的直接原因是施工单位等在上游施工围堰拆除放水过程中,组织不力,操作不当。造成上游围堰开口后水流流速过大,集中冲刷西岸挡土墙底部,从而造成西北侧挡土墙地基受冲刷,底板悬空,引起挡土墙出现倾斜和坍塌。

  调查组查阅挡土墙设计资料后认为,挡土墙设计存在缺陷,基础埋深未达到《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第三章第五条规定,即“小桥涵基础,在无冲刷处,除岩石地基外,应在地面或河床以下至少埋深1米;如有冲刷,基底埋深应在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少于1米”。

上一篇
下一篇

加压气化产品(查看

抱歉,您还不是VIP会员,无法查看详细信息

VIP会员可免费查看

立即开通VIP会员
点击了解如何开通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