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蓝图敲定 桥梁将发挥重要作用
  创建时间: 2021-03-12 17:06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下称《纲要》),这是一张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的交通蓝图。


根据《纲要》的规划,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将达到70万公里左右,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在这份国家未来15年的交通发展蓝图中

桥梁将发挥什么作用

桥梁行业将面临哪些挑战

又将如何应对挑战,满足建设需求

对此,桥梁建设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构建立体交通网离不开桥梁

中科院博士、区域经济及产业经济专家阮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纲要》将为国家“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建保障。


在阮晓东看来,目前全国各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群尚未形成,物流还极大依赖于过去传统的公路干线,快速物流体系尤其是水运交通体系尚未形成,而《纲要》中提到的“立体交通体系”是多方面的,包括航空、水运、公路、桥隧等,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保障。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最为关键的线路将会构成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成为全国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以及连通国际运输的主动脉,是支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主轴线,也是各种运输方式资源配置效率最高、运输强度最大的骨干网络。


“在这其中,桥梁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阮晓东认为,桥梁种类多样,有市政工程桥梁、大型铁路、公路桥梁等,它们起到了省际连通、区域连通的作用,而在新时期促进城乡一体化、新兴城镇化方面,都将与桥梁密不可分。


武汉黄埔路立交桥


《规划》还提出,用好用足既有交通通道,加强过江、跨海、穿越环境敏感区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论证,推动铁路、公路等线性基础设施的线位统筹和断面空间整合。


“所谓线位统筹和断面空间整合,实际上是指要打通目前各交通体系之间的无缝链接,促进空铁、江铁、陆海联运。”阮晓东称,目前许多关键转运节点尚未建好,其中不少需要借助桥梁跨越天堑,实现互通互联。


行业面临新要求、新挑战


“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对桥梁行业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中铁大桥局企业发展部部长李国华认为,《纲要》将服务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服务于《交通强国建设刚要》,并提出了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建设目标,这既体现国家新发展理念,又为桥梁行业发展提供了目标方向。


李国华表示,“如何实现综合”“如何实现立体”将是桥梁行业下一阶段必须思考的问题。此外,“智能化应用”以及“交通基础设施与通信、能源、水利等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将是两个破题的关键。


在他看来,智能化应用的前提是技术的多元应用,这要求相关企业提前应对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变化,在施工组织、资源配置、工艺工法等方面有所创新,适应综合、立体的建设需求。同时,多功能桥梁能实现桥梁与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设施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避免重复建设。“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就为电力能源预留了线路管道,其在绿色施工和节能施工等方面都发挥了示范作用。”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他还指出,在桥梁综合立体应用趋势下,施工企业需要同设计方、甲方联动,把施工建造的实践经验传递到规划、设计环节,以此提高桥梁综合立体的水平。


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还将给桥梁行业带来新的挑战。


 “在过去,建设单一的、平面的桥梁工程,服务的业主可能只是某一个单位业主,但在立体综合交通布局下,施工服务对象可能是由电力、航运、航空、能源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业主综合体’,这需要我们升级全寿命周期服务,在清晰的服务范围和服务主体划分下,满足综合立体交通的全寿命周期服务需求。”李国华说。


(文章来源52监测网,本文转载自桥梁建设报,仅用来学习及交流,侵权删)

加压气化产品(查看

抱歉,您还不是VIP会员,无法查看详细信息

VIP会员可免费查看

立即开通VIP会员
点击了解如何开通VIP会员